3月28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家福与第三届“全省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座谈并强调,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走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吉林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新篇章,为开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发展做出新贡献。
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刘金波参加座谈,省法学会会长李申学主持座谈。
获得第三届“吉林省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的分别是:延边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尹茂国,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明,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良国,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丰,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拥军,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国强,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海滢,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立案一庭法官宋国,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赵静波,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双阁。
胡家福代表省委向受到表彰的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指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学家是法学理论的探索者,是法学教育的耕耘者,是法治实践的参与者,中青年法学家更是其中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践证明,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信得过、靠得住的队伍。
胡家福强调,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信仰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我国60多年的法治建设最重要成就,就是成功地开辟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能够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法学法律工作者,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从事法学理论研究、投身法治建设实践,要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立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在法学理论研究和法治实践上体现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不能照搬照抄、“全盘西化”,导致“水土不服”、“画虎不成反类犬”。当前,希望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刻理解宪法修改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坚定宪法自信,弘扬宪法精神,带头尊崇宪法,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推动宪法实施。
胡家福要求,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推动者。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学法律工作者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要积极投身和参与立法、执法、司法实践,推动和促进法治国家建设。要积极参与国家地方立法,发挥优势、运用专长,在国家、地方立法上积极建言献策,提出高质量立法意见建议,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推动所立之法遵法理、合事理、通情理。要主动投身执法司法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走出校门、走向基层、走进执法司法单位,深入了解执法司法实践,推进法学理论更好地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同时,要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肩负起培养法治人才重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占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把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精神塑造融合起来,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当前,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围绕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执法司法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衔接等,切实搞好相关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好第三方作用,科学评估我省司法体制改革成效,不断推进我省司法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
胡家福指出,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积极探索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正确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用法治理论创新引领法治体系创新和法治实践创新。要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进行法治理论探索,立足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围绕服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三个五”发展战略,积极进行法治理论探索创新,依法保障和推动重大战略顺利实施。要围绕新时代新矛盾进行法治理论探索,进一步加强对公民宪法权利、产权司法保护、人格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司法程序、社会风险防控等领域的法学理论研究,努力提供新知识、新思维、新理论。要围绕新业态新技术进行法治理论探索,密切关注“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金融创新等领域产生的新法律问题,密切关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衍生出的新理论争议,密切关注金融诈骗、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理论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
胡家福要求,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做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热情传播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内生动力、智力支持。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做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践行者、建设者和传播者。要发挥德法兼修示范作用,坚持法治信仰和道德修养相结合,加强自身的道德养成,发自内心地认同、敬畏、遵守和捍卫法律,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努力成为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典范。要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文化基础理论研究,设置法治文化相关议题,推出一批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高质量的法治文化研究成果。要大力弘扬传播法治文化,充分利用现有“双百”、“基层行”、“法治文化讲坛”、“基层法律服务站”等普法品牌、服务平台,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和鲜活生动的案事例,加强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治教育,推动法治文化向人民群众生活渗透、融入,营造良好法治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中立的角度用法学理论、法律知识为群众释法明理、定纷止争,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李申学在会议总结时强调,希望各位法学家认真学习领会胡家福同志的讲话精神,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贡献聪明才智,为建设法治吉林再立新功。
受表彰的中青年法学家表示,我们这一代中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欣逢盛世,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我们感恩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感恩于党组织多年来的培养和教育,一定要以此为新起点、新动力,更加努力工作,取得新成绩,回报伟大的党和伟大的新时代。
省委政法委及省直政法各部门有关领导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