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要闻
如我在诉丨反目成仇的昔日好友还能握手言和吗?
  发布时间:2024-12-26 09:34:48 打印 字号: | |

近日,敦化林区基层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朋友之间因借贷而产生的纠纷,让反目成仇的昔日好友握手言和。

王某与张某口头约定共同合伙购买原木加工成材料进行销售,王某因张某未按约定履行利润分成,宽限期“一宽再宽”且经过多次沟通张某仍未履行给付,一气之下将张某告上法庭,昔日好友因此对薄公堂。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仔细查阅案卷,认真分析案情,了解到二人曾是朋友,如果简单一判了之,不仅不能化解双方矛盾,甚至可能使双方关系恶化,让几十年的朋友反目成仇。法官多次和双方联系,做思想工作,双方同意放下怨气先进行调解。

“他这个人太赖,说好的给钱一拖再拖,我真是再也不想和他打交道了。”

“我是真有困难,也不是骗你,咱们认识这么多年了,你还不了解我吗?而且你都答应宽限我一段时间了,现在又说话不算话,还把我告到法院,翻脸比翻书快,丝毫不顾多年的朋友情谊,你才不讲道理!”

调解室里王某和张某情绪激动,争先恐后地向法官倾诉心中的不满。面对双方当事人激动的情绪,承办法官决定“逐个击破”,分别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导。

“朋友出于信任将生意交付你打理,对于这样的信任你应当感激,而你的‘失信’行为已经伤害了彼此友谊。虽然经济困难可以理解,但不应该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面对朋友的宽限始终无法履行,处于失信状态。”法官说完后张某承认了失信的事实,但也表示由于自身经济困难确实无法立即偿还。

“张某目前确实经济上存在一定困难,剩余款项咱们能不能做个还款计划,把还款金额、时间、方式都写上,多给他一些时间。”在法官多番沟通劝解后,双方从开始的各执己见,到情绪逐渐缓和。

“老王,对不住了,这钱欠了这么久也没还上,我真是很惭愧,我俩认识都三十多年了,我要不是生活真有困难,我真不会一直不给钱,现在真是拿不出来这个钱……”张某对自己之前拖欠的行为表示歉意,并表示这次一定积极凑钱还款。王某听到好友真的是遇到了难处,也心软了,表示可以分期付款,最终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承办法官秉持“能调则调”的原则,从打开“心结”、修复情感入手,多次与双方联系沟通,最终将此案成功调解。

今后,敦化林区基层法院将继续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司法期盼,努力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来源:敦化林区基层法院
责任编辑:吉林高院新闻办